工業氣體行業亟須頂層設計
近年來,全球石化發展迅猛,石油化工、煤化工正趨于大型化(大噸位級),大石化、大乙烯、大煉油、大甲醇、大煤氣化、大注氮采油格局已經呈現;發展聯合體、循環經濟一體化工程已成為工業經濟的趨勢。這些行業發展都離不開被稱為“工業血液”的工業氣體。不過,與擁有百年歷史的國外氣體巨頭相比,國內氣體產業無論是發展模式、競爭力,還是市場占有情況等,都存在較大差距。業內人士建議,氣體安全應與石油安全一樣,上升到國家能源安全戰略,迫切需要做出頂層設計。
杭氧臨安制造基地鳥瞰圖。
看形勢
中外競爭日趨激烈
工業氣體因其下游應用領域涉及到國民經濟的諸多基礎行業,被稱為“工業血液”,在國民經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廣泛應用于冶金、石油、石化、化工、機械、電子、航空航天等諸多領域,在國防建設和醫療衛生領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2000年以來,國外空分設備企業通過合資或合作等方式進入中國空分設備市場,并把外包供氣模式帶到了國內。按照“先供應氣體,后供應設備”的營銷方式,逐漸向國內用氣企業灌輸氣體外包理念。國外空分設備企業帶來的供氣模式,既可以推銷設備,又可以常年不間斷的供應氣體。
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周智勇告訴記者,當前國內氣體市場的形勢可以總結為“外資幾家主導,內資百舸爭流”,行業競爭則主要表現為國外氣體公司與國內民族氣體工業企業的競爭。一方面,跨國氣體集團(液化空氣集團、林德集團、空氣化工產品公司、普萊克斯集團等)調整發展思路,加速對中國市場的滲透。另一方面,國內企業集團(杭氧股份等)利用自身優勢,快速推動產業鏈延伸,大力發展氣體業務,縮小與其他大集團的差距;還有一些用氣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寶鋼金屬、武鋼集團等)逐步認識到工業氣體業務的重要性,大力扶持工業氣體業務,將其作為集團業務的重要增長點之一。
截至2015年底,陜鼓動力共擁有7家氣體子公司,空分規模達到45萬Nm3/h。圖為所屬徐州陜鼓工業氣體有限公司開工慶典。
上海亞化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夏磊認為,目前工業氣體領域國內企業實力逐漸增強,市場競爭激烈。夏磊表示,外資氣體供應商自20世紀80年代起進入中國市場,憑借雄厚的資本實力和豐富的項目運作經驗,迅速占領了國內現場制氣市場。中國本土公司隨著技術******和產業轉型升級,以杭氧為代表的氣體公司也加入了大規模、低能耗、高水平的國際競爭,并在中國市場上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近年來,尤其是大型煤制油、煤制氣項目在中國陸續上馬,在大型現場供氣的主要氣體業務領域,本土工業氣體公司和國際氣體公司的競爭日趨激烈。
而在空分氣體零售市場,夏磊指出,由于外資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戰略主要定位于現場制氣市場,加之零售市場要求供應商有很強的供應保障和本地化服務能力,因此國內氣體供應商,尤其是有著區域優勢的供應商有著天然的競爭優勢。由于空分氣體零售市場在我國出現時間較晚,市場尚未飽和,加之零售市場存在較強的地域性,因此各區域存在大量中小氣體經銷商,區內優勢供應商現階段仍主要忙于擴大產能,搶占市場,區內整合以及跨區擴張動力不足。
防風險
外企掌控市場不斷增加
周智勇認為,當前國內氣體市場在大發展的同時,風險也在慢慢積聚。氣體產業具有高投入、高技術和高危險等特性,存在更大的運行風險。目前,工業氣體企業供氣方式主要是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以管道輸送、現場制氣、液態大宗氣體或瓶裝氣體等不同方式提供服務。其中,現場制氣(氮氣/氧氣/氫氣)針對用氣量大的客戶,根據客戶生產過程的參數(純度、流量、氣壓)設計并安裝工藝******的現場制氣設備,提供現場生產所需的氣體;管道輸送針對用氣量巨大的工業氣體用戶和集中在工業區的群體客戶,通過管道輸送來實現氧氣、氮氣、氫氣、一氧化碳以及蒸汽的大量供給。
圖為開封空分集團國產首套53000Nm3/h等級空分裝置。
國際氣體公司已在我國建立了區域性管道供氣網絡和空分集群化現場供氣。如林德集團在寧波北侖和鎮海兩地分別建設大型生產中心,通過鋪設氣體管道向該區域內的企業提供氣體產品,或直接為特定的客戶提供現場供氣設備,通過管道供應客戶氣體產品。同時,國際氣體公司與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建立了長期的供氣合作關系。如林德集團與寧波萬華聚氨酯有限公司簽訂了一份長期的******供氣合同,向其位于寧波大榭開發區的*********裝置提供氧氣和氮氣,并建有長度為70千米的管線網絡,連接寧波大榭和北侖地區。
法國液空集團在上?;瘜W工業區成功實施了集群化供氣模式,通過管道向諸多用戶,如巴斯夫、亨斯邁、賽科等企業供應工業氣體;在天津,將多套空分裝置和制氫裝置用管網連接起來,向跨行業的鋼鐵、化工和石油化工等企業供應氧氣、氮氣和氫氣。
周智勇表示,國外氣體公司在我國鋪設強大的管網供氣系統,區域性強,其連續、安全供氣與國內用氣單位的穩定運行息息相關。一旦發生氣體運行安全問題,將釀成重大工業事故等。如果這些氣體公司停止供氣,將會導致國內用氣單位停產、停工,危及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地方人民生活的穩定等。
找差距
供氣亟待市場化專業化
近年來,國內空分設備制造商在實踐中逐步認識到:從空分設備制造到工業氣體供應,既是國空分廠商的成功之路,也是維護我國工業氣體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笆濉逼陂g,國內空分制造企業開始了轉型升級,提出了“由單純的制氧機制造商向制造服務運營商轉型”發展思路,以******設備、******品牌、高質量及穩定的客戶群、較低的運行成本等優勢,成功實現了向工業氣體的產業鏈延伸。
然而,在周智勇看來,盡管國內空分設備企業已經涉足氣體產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很多問題。
圖為2015年7月21日陜西省天然氣管線產業聯盟成立大會現場。
一是氣體產業區域性很強,國內空分設備企業并沒有觸及中國工業氣體的******區域或者******生產企業。國外氣體巨頭憑借強大的資金和技術優勢,把目標客戶選定在國內一線用氣企業和單位。而目前國內空分設備企業投資的氣體項目還******于一些中型的冶金和化工企業,一般屬于二線用氣單位。與外資企業在中國氣體市場大肆搶奪地盤相比,國內空分設備企業才剛剛起步。
二是國內空分設備企業的氣體規模和收入,還沒有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形成支撐,而國外空分設備企業90%以上的收入是由氣體供應創造,而僅僅不到10%的收入由設備制造創造。目前,在中國氣體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仍是國外氣體企業,其所占的市場份額大大超過國內企業。據不******統計,國內企業在氣體市場的占有率僅為10%,至今還沒有一家企業能與外資企業抗衡。
三是西方發達國家對工業氣體的需求80%是采取第三方供氣方式,供氣管網達幾千千米,而我國目前80%以上的用氣企業仍然是自產自用,集中供氣也多是一對一的供應方式,沒有形成一對幾的供應網絡,管網僅幾百千米,產品利用率受到限制。因此,要實現空分產品供應的專業化、社會化和區域化依然任重而道遠,在融資和區域性管網建設方面需要國家給予政策上的支持。
夏磊表示,中國空分氣體行業非市場化供氣占比較高,國際上企業空分氣體的需求則基本由專業供應商滿足。將制氣流程外包對于用氣企業而言,可以節約大額的一次性設備購置支出,有效提高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此外,將輔助業務外包能幫助企業專注于核心業務,分散風險。同時,供氣企業更專業的氣體運營能力將有效提升供氣的質量。
非市場化、專業化供氣也引發了綜合利用不足、能源浪費嚴重等問題。據了解,許多企業仍然通過自建空分設備滿足自身用氣需求。由于空分設備的實際產量與企業用氣需求存在一定差異,再加之供氣不穩定的影響,導致企業設備綜合利用率較低,當期無法消耗的產品多被放空,資源浪費現象突出。
此外,許多空分氣體需求規模較小的企業依然在使用小型高能耗空分設備制氣,能源浪費嚴重。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專業大型空氣分離裝置(制氧量>5000Nm3/h)的單位生產能耗僅為小型裝置(制氧量<1000Nm3/h)的1/2~1/3,且具有******性高、維護成本低、無故障運行時間長等優點。
提建議
支持民族工業發展
面對擁有百年發展歷史的歐美氣體公司,中國的民族氣體工業猶如羽翼未豐的雛鷹?;诠I氣體的重要性,以及對國家能源安全的考慮,業內人士呼吁,國家應大力支持民族工業氣體產業發展,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
周智勇提出了三條建議,一是出臺相關鼓勵民族氣體產業發展的激勵政策,從稅收減免、專項支持等角度,激發國內大型空分設備制造企業或工業氣體企業擴大投資規模;二是國有企業招投標項目建議國內氣體公司優先,對今后新上工業氣體項目,對國內有實力的工業氣體企業優先考慮;三是建立健全工業氣體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產業鏈,提升整體競爭優勢,維護民族裝備制造業的利益。
對于空分設備企業在氣體市場的發展前景,周智勇認為,空分設備企業將發展成為氣體市場的主流企業,在發達的氣體市場中,空分設備企業往往掌握著市場的主動權,是市場的決定力量。同時,鑒于氣體產業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高度專業化的產業,只有進行集約化經營,才能充分發揮設備的潛能,降低運營成本。他建議空分設備企業要以技術、資金為先導,聯合當前氣體市場主要力量,完善整個氣體產業鏈。企業要通過不斷研發出技術******、能耗低的空分設備,提高自身在氣體市場的競爭力。
周智勇表示,中國空分設備企業應該緊跟世界空分設備企業的發展潮流,加快進軍氣體產業的步伐,盡快達到設備制造和氣體供應的一體化,***終實現設備制造服務于氣體產業。
看未來
產業回報值得期待
夏磊表示,我國工業氣體行業在過去10余年里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市場規模由2010年的374億元快速增長到2013年底的494億元,年均增長率高達9%以上。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工業氣體消費量還處在較低水平。根據2007年的人均工業氣體消費量統計,我國的人均工業氣體消費只有美國的1/26,不足西歐與澳洲的1/20,與南美和東歐國家也有較大差距,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預計未來5年,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轉型帶來的空分氣體應用廣度及深度的擴展,我國空分氣體市場仍將保持9%以上的年均增長速度,2018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694億元左右,全球市場占比將到10%。
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秘書長洑春干指出,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是當前中國經濟的主旋律,也是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的方向,以新能源、環保、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未來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驅動力。以上產業的蓬勃發展均會帶動專業外包空分氣體需求的快速增長。洑春干認為,我國空分氣體目前的主要需求還是來源于冶金和化工等傳統產業,冶金和化工兩大行業需求占比超過55%,新興產業需求還相對較少。從國外空分氣體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國外空分氣體下游需求中,冶金和化工行業總需求只占市場需求的40%左右,這意味著未來我國空分氣體市場上來自于電子、食品、醫藥、新能源、煤化工等新興產業的氣體需求將顯著快于冶金、化工兩大行業。
杭氧氣體中心常務副總經理柴曉明分析了行業發展的一系列有利因素:我國重化工業的快速發展,給工業氣體產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國家節能環保政策的推進,帶來傳統產業工業氣體需求環節、需求量的增長和新興用氣領域的增加;社會專業化分工的快速發展和投融資體制的改革,也使供氣外包方式受到越來越多自建自供用戶的認同和采用。而據業內人士估算,中國目前60%以上的氣體量還是自給自足的,第三方供氣只有30%~40%。這***意味著,與其他國家相比,除了增量部分外,中國的氣體市場還有存量的逐漸釋放,空間更大。
柴曉明說:“空分設備是一次性交易,不能無限擴大,到一定規模后要穩定下來;但氣體投資不一樣,它正處于高速增長的機遇期,擁有長期、穩定的收益。它是一個商業模式穩定、持續健康的產業,它的收入、利潤都是累進遞增的,************有前低后高的特點。如杭氧的氣體銷售收入從2012年的近10億元,到2014年增加到27億元。若干年后,隨著投資項目銀行利息和設備折舊費用的逐年減少,氣體產業回報更是值得期待?!?
?。ū疚膱D片由本報記者楊揚提供) 來源:中國化工報